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淺談棗樹的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方案

科普2.67W
淺談棗樹的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方案

棗樹的種植想要高產,就一定要做好病蟲害防治措施,目前棗樹病蟲害分佈廣、危害重。是造成棗樹產量低,質量差的主要原因,所以及時防治棗樹病蟲害,保證樹體健壯生長,是實現棗果豐收的關鍵。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1.1棗炭疽病

棗炭疽病俗稱“燒茄子”病,該病主要危害棗果,也侵染棗吊、葉片、棗頭和棗股。最初出現褐色水漬狀小斑點,擴大後,成近圓形的凹陷病斑,病斑擴大密生灰色至黑色的小粒點,引起落果,病果味苦,不堪食用。葉片受害會變黃脱落,多雨時會加重發病。病菌以菌絲體在殘留的棗吊及棗頭上越冬,和病漿果一起成為來年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堆具有水溶性膠狀物,在自然條件下須有露水和風雨交加的天氣才能傳播。

防治措施:(1)結合修剪細緻清園:剪除殘留在樹上的棗吊、病蟲枝及枯枝,加強肥水管理,改良土壤,秋末冬初每株施腐熟的圈糞或人糞尿50~60kg,6月份雨後每株追施硫酸鉀複合肥2~3kg,提高樹體抗病能力。(2)藥劑防治:棗樹萌芽前,噴1次波美5度石硫合劑;於發病期前的6月下旬消滅樹上病源,常用藥劑有40%氟硅唑乳油5000倍液、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臨近發病期可結合棗鏽病防治,於7月中下旬噴一次倍量式波爾多液200倍,或10%多氧黴素800倍液交替使用。

1.2棗鏽病

棗樹葉片的一種流行性病害,由真菌引起,果實膨大期引起大量落葉。該病主要危害葉片,有時也侵害果實。受害葉片背面散生淡綠色小點,後漸變淡灰褐色,最後病斑變黃褐色,產生突起的夏孢子堆。在葉片正面對着夏孢子堆的地方,出現不規則的褐綠色小斑點,逐漸失去光澤變為黃褐色角斑。病菌多在病葉上越冬。6月下旬降雨後,越冬的孢子開始萌芽侵入葉片,7月中旬開始發病,8~9月份病菌不斷進行再侵染,受害嚴重葉片開始大量落葉。多雨、高濕是棗鏽病發生流行的主要條件。

防治措施:(1)加強栽培管理:新建棗園不宜過密,對過密生長的枝條要適時進行修剪,以利通風透光,增強樹勢;雨季應注意及時排水,降低棗園濕度。行間不種高稈作物特別是經常灌水的作物。(2)根外追施肥料:棗樹根外追肥具有提高光合作用和坐果率的作用,還可防治棗鏽病。在棗樹感病期,可噴布0.5%尿素或0.3%磷酸二氫鉀溶液2~3次。冬春注意清掃落葉,集中燒掉,減少越冬病菌。(3)藥劑防治:6月下旬,病菌開始侵入前噴藥保護,每隔15~20d噴1次,連噴3~5次。常用藥劑有50%多菌靈600~800倍、200倍倍量式波爾多液、25%粉鏽寧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等,交替使用效果較好。

1.3棗瘋病

當地果農又稱其為“掃帚病”或“瘋棗樹”,是類菌原體引起的病害。該病主要危害棗樹和野生酸棗樹,是棗樹的毀滅性病害。棗樹染病後,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都表現不正常的生育狀態。地上部分表現在花變葉、芽不正常發育和生長所引起的枝葉叢生,以及嫩葉黃化、捲曲呈匙狀等。地下部分則主要表現在根櫱叢生。幼樹發病1~2次就會枯死,大樹染病,2~3年逐漸乾枯死亡。棗瘋病通過嫁接傳染或田間葉蟬類害蟲刺吸傳播。發病初期,多半是從一個或幾個大枝及根櫱開始,同時也會有全株同時發病的。

防治措施:(1)選擇無棗瘋病苗木,從外地引進苗木要嚴格進行檢疫,在嫁接時,採用無病的砧木和接穗,同時一定搞好嫁接工具的消毒,以防止該病交叉感染。(2)剷除病株和帶病的根櫱,以防傳染;加強栽培管理,增施鹼性肥和腐熟的農家肥,促進樹體健壯生長。(3)防治傳病媒介害蟲:噴布20%氰戊馬拉硫磷2500倍液,防治葉蟬類害蟲。

1.4棗苗莖腐病

又稱棗苗爛根病,棗實生苗及歸圃苗的幼苗均有發生。棗苗生長至3~9片葉時(天津地區一般在5~6月份),莖及葉片呈淡黃色,進而蒼白、枯萎而亡,但枯葉不落。挖土觀察根莖部,發現主莖皮層有黑褐色腐爛,木質部及髓部均壞死,輸導組織中斷,苗木枯死。該病在北方各棗區均有發生。

防治措施:(1)增施優質有機肥,促進幼苗健壯生長,選擇強壯苗木定植,提高棗苗的抗病能力。(2)根部施藥。用40%五氯硝基苯可濕性粉劑(配比為3∶1)混合劑600倍液灌根,可防病又可促進根系生長,提高抗病能力。(3)土壤消毒。在棗樹萌芽期對苗牀普噴50%異菌·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對土壤進行殺菌消毒。

1.5棗縮果病

又稱棗萎蔫果病,該病菌只危害成熟棗果。發生縮果病的棗果首先在果肩或胴部出現黃褐色不規則變色斑,進而果皮出現土黃色,後期果皮變為暗紅色,收縮,且無光澤。氣温26℃~28℃是發病最盛時期,此時遇上陰雨連綿或夜雨晝晴的天氣,最容易暴發成災。

防治措施:(1)加強棗園土壤管理,在棗果變色轉紅期保持土壤濕度,預防縮果病的發生同時,嚴防果實蟲害。加強對葉蟬、龜蠟蚧、桃小實心蟲的防治,以減少果面蟲口密度。(2)秋季清園:徹底清除病蟲果和爛果,集中燒燬或深埋,以減少病原。(3)藥劑防治:在棗樹發病前後,用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0倍每隔7~10d噴一次,連噴3次。這些藥劑最好是現配現用。

二、主要蟲害及防治措施

2.1棗癭蚊

又名棗蛆或棗芽蛆,是棗樹葉部主要害蟲之一。此蟲每年第一代發生時,正值棗樹發芽展葉期,以幼蟲危害尚未展開的棗樹嫩葉及食嫩葉表面汁液,造成大量嫩葉不能展開,被害葉顯淺紅色至紫紅色,葉片硬而脆,最後乾枯脱落,對棗樹開花極為不利。5月上旬為危害盛期,老熟幼蟲於8月下旬以後入土,做繭越冬。

防治措施:當地果農對棗癭蚊的的生活習性及危害特點認識不足,不能抓住其防治關鍵時期對症下藥,致使防控效果不佳。為此,有效的防治方案是:(1)人工防治:秋末冬初或早春,深翻棗園,把老繭幼蟲和蛹翻到深層土壤,阻止它春天正常羽化出土,消滅越冬成蟲或蛹。(2)地面毒殺:在棗芽萌動時,成蟲羽化出土前從葉片上脱落前,使用2.5%敵百蟲粉均勻撒施後耙地一次,毒殺羽化出土的成蟲。(3)藥劑防治:重點防治越冬代和第一代,噴布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每10d一次,連續2~3次,防治效果較好。

2.2綠盲蝽象

又名小臭蟲,它是世界性雜食性害蟲,以成蟲和若蟲的刺吸式口器危害寄主的嫩芽和花蕾,植物幼嫩組織被害後,先出現枯死小點,隨後變黃枯萎,被害棗吊不能正常伸展,花蕾受害後,停止發育,以致枯落。棗樹發芽後,幼蟲即開始上樹危害。5月上旬棗樹展葉期為危害盛期,5月下旬以後氣温升高,蟲口密度減小,2~4代分別在6~8月上旬出現。

防治措施:(1)滅卵:在春、秋季刨樹盤,剷除雜草,消滅越冬蟲卵。(2)藥劑防治:早春越冬卵孵化後,對其越冬作物噴灑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在5月上中旬和第一代危害期,進一步進行藥劑防治。

2.3桃小食心蟲

又稱“棗蛆”,在天津棗產區普遍發生。幼蟲蛀入果後,先在果皮下潛食,後蛀至棗核,幼蟲在果內17d後老熟,脱果入土結繭。若不防治,蟲果率可高達40%~60%,其蟲糞留存果內,嚴重影響果品質量。在薊州地區每年發生2代,以老齡幼蟲在土壤中做冬繭越冬,翌年5月中旬開始出土,6月上中旬連續出土,6月中下旬為出土盛期,7月份成蟲羽化產卵,7月中旬幼蟲開始孵化蛀果,幼蟲在果實內生活25d左右,脱果結繭化蛹,繼續發生第2代,7月中旬以後蛀果的幼蟲,脱果後則多數入土結繭越冬,只發生1代。

防治措施:(1)地膜覆蓋抑制幼蟲出土。6月上旬,在樹幹周圍100cm以內的地面上覆蓋地膜,能抑制幼蟲出土、化蛹和羽化。(2)揀拾落果或脱果幼蟲。7月上旬或8月上旬,揀拾落棗,如果及時可消滅果內幼蟲在80%以上。8~9月份,可在棗樹下揀拾脱果幼蟲(樹幹基部最多),加以消滅。尤其在雨後脱果幼蟲更多,須及時揀拾,予以消滅。(3)樹上噴藥防治蛀果。樹上噴藥掌握在成蟲羽化產卵和卵的孵化期進行,可噴20%殺滅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25%滅幼脲3號懸浮劑1500倍液,殺死成蟲和卵及蛀果幼蟲。

2.4棗尺蠖

又名棗步曲,是棗樹最為重要的蟲害之一,其幼蟲暴食性強,危害棗的嫩芽、葉片、棗吊、花蕾等所有綠色組織。每年發生1代,以蛹在樹冠周圍10~15cm深的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羽化為成蟲,交尾後產卵.雌成蟲無翅,須爬到樹幹上產卵,經過25d左右的卵期,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幼蟲孵化上樹危害,於5月下旬至6月中旬,開始入土化蛹越夏並越冬。

防治措施:(1)挖越冬蛹:捕捉幼蟲在3月中旬前,在樹幹周圍直徑為100cm、深10cm的範圍內,翻刨土層,將越冬蛹挖出,加以消滅。也可結合初冬或早春刨樹盤時,將其蛹隨時揀出。還可以利用幼蟲受驚後假死落地的特性,在幼蟲危害期搖樹振落幼蟲,就地捕殺。(2)藥物防治:根據棗尺蠖的特性及危害規律,可分2次用藥防治,以幼稚蟲體長4~10mm時連續進行藥物防治1~3次,可選用20%氰戊菊酯乳油4000倍液,或25%甲萘威可濕性粉劑300倍液等藥物防治為宜。

三、小結與討論

在棗樹病蟲害的防治中,力求抓住時機,做到治早、治小、治了,把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要做到這一點,在生產當中首先應該做好病蟲發生的測報工作,以瞭解病蟲發生、發展規律;其次是掌握病蟲訊息,抓住防治的關鍵時期進行防治,這樣可取得最佳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