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水稻中後期管理技術意見

科普1.31W
水稻中後期管理技術意見

目前全縣水稻已陸續進入分櫱盛期。由於今年播栽期推遲,秧齡偏大,返青活棵慢,全縣水稻苗情總體上不如往年。據7月5日全縣苗情調查統計,手栽稻葉齡9.8葉,畝莖櫱15.4萬;較去年同期葉齡減少0.7葉,莖櫱數減少7.2萬。同時全縣水稻秧苗出現不同程度的僵苗,其中鹽粳93538、鹽粳1439、泗稻8號等品種僵苗發生較重。對此,各鎮要高度重視,圍繞穩長促壯和攻取大穗目標,因苗分類指導,切實加強水稻中後期田間管理

一是治僵促分櫱生長:出現僵苗的田塊,首先斷水晾田,以利通氣,降低土壤內毒氣含量,增加白根數量,然後應用氨基酸葉面肥50~60克十1.8%復銷酚鈉40毫升進行葉面噴施。隔7-10天再噴一次。

二是適時適度擱田,提高羣體質量。擱田具有控櫱、促根、壯稈、防病、協調羣個體矛盾,增強稻株抗性,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增加物質積累,促進物質運轉等多種作用,是防止倒伏的重要措施。各鎮要因苗制宜,分類指導,按照“苗到不等時,時到不等苗”的原則,適時適度擱田。對已超過穗數苗的田塊,要迅速開溝排水擱田,適當重擱,控制無效分櫱生長,以防羣體過大;對已經夠苗和即將夠苗的田塊採取輕擱、多次擱的方法;對部分遲插、僵苗遲發等莖櫱數不足的田塊,要迅速應用氨基酸葉面肥50~60克十1.8%復銷酚鈉40毫升進行葉面噴施,同時補施分櫱肥,畝用5公斤左右尿素加復配鋅、鉀肥,實行帶肥軟擱田。擱田程度把握田邊未“發白”,有少量細裂縫時,即可上水,然後再落幹,如此往復,循序漸進,最終達到田土沉實,田中不陷腳,葉色褪淡,葉片挺直為止。中後期水漿管理要結合苗情,防止覆水後羣體反彈和土壤回軟,除孕穗期和抽穗揚花期建立水層外,其餘階段以乾濕交替、間歇灌溉為主,保證穗分化期土、水、氣協調,提高抽穗結實期水稻根系活力和葉片光合功能,提高後期羣體幹物質生產能力。

三是科學運籌穗粒肥,主攻大穗多粒。穗肥是水稻一生中最重要的肥料,是促進幼穗分化,攻取大穗,增加粒數的重要技術措施。依據水稻苗情及葉色褪淡狀況,適時適量施用穗粒肥。穗肥佔總施氮肥量的30%~40%。中熟中粳稻穗肥以保花肥為主,促保兼顧,在葉齡餘數2.5~2.0時施用,一般畝用尿素5.0~7.5公斤;保花肥在葉齡餘數1.0左右時施用,一般畝施尿素5.0公斤以下。羣體不足型,應早施重施穗肥。羣體旺長型,應採用補施穗肥的方法,一般在劍葉抽出期葉色褪淡時,少量補施穗肥,一般畝施尿素5.0公斤。若劍葉抽出期葉色仍未明顯褪色,則穗肥不必施用,可在破口期補施粒肥。另外,在水稻灌漿結實期間要搞好葉面噴肥,延長和提高葉片光合能力。

四是加強重大病蟲防治,減少產量損失。各鎮要高度重視稻縱卷葉螟、稻飛蝨、紋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等中後期水稻重大病蟲害的發生防治,要根據植保部門的預測預報,準確掌握髮生動態;要堅持科學的防治策略,大力推廣高效安全對路的藥種,組織專業防治開展防治總體戰,減少產量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