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小麥的紋枯病是怎麼發病的?

科普1.48W
小麥的紋枯病是怎麼發病的?

小麥紋枯病的發生,主要是種植密度過大,氮肥攝入過多,雨水多等原因引起的。

播種密度過大,田間濕度大,易導致紋枯病發生。

返青拔節後,下部葉鞘產生中部灰白色、邊緣淺褐色的雲紋狀病斑,多個病斑相連接,形成雲紋狀的花稈。田間濕度大時,病葉鞘內側及莖稈上可見蛛絲狀白色的菌絲體,以及由菌絲糾纏形成的黃褐色的菌核。

寄主抗性:小麥品種間對小麥紋枯病的抗性有明顯差異。[2]環境:病害的發生發展與日均温度關係密切。當日均温度在10℃以下時,病害發展緩慢;日均温度超過15℃,病情加重;20-25℃則迅速發展,病株率和病害嚴重度都急劇上升;當氣温達30℃左右時,病害發展基本停止。春季多雨潮濕的天氣,有利於病菌的發生和發展。[2]栽培:冬麥播種過早,密度過大,偏施氮肥,麥苗生長過旺,發病重。常年連作、麥田草害嚴重、土壤或田間濕度過大,發病重。施用帶病殘株而未經腐熟的糞肥等,也有利於發病。

前温度高、多雨,有利於病菌侵染,秋苗發病率高,春季雨多,田間濕度大,小麥返青後氣温升高,田間鬱閉度增大,有利於病菌擴展蔓延。

高温,高濕,田間密度大,氮肥用量大,連作都會造成紋枯病的發生。

小麥紋枯病發病原因:雨水多,土壤潮濕,有利於病原菌生長髮育,發病快,病害傳染蔓延更快。由此可見小麥紋枯病是由於土壤濕度過高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