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馬鈴薯粉痂病侵染循環規律是什麼?

科普8.15K
馬鈴薯粉痂病侵染循環規律是什麼?

病菌以休眠孢子囊球在種薯內或隨病殘物遺落在土壤越冬,病薯和病土成為翌年本病的初侵染源。土壤濕度90%左右,土温18~20℃,土壤pH4.7~5.4,適於病菌發育,因而發病也重。一般雨量多、夏季較涼爽的年份易發病。

病菌主要是以休眠孢子囊球在種薯內越冬,或以休眠孢子囊球遺留在田間越冬併成為土傳病害。孢子囊球潛伏在病薯內越冬,成為第二年病害初侵染的來源,也是遠距離種薯調運的傳播來源。休眠孢子囊在土中可存活4-5年。在環境條件適宜時,病土或種薯中的孢子囊球萌發產生遊動孢子,借雨水、灌溉水或施肥傳播,從植株根毛、皮孔或傷口侵入,並在塊莖細胞內轉移危害,產生瘡痂狀小瘤。

馬鈴薯粉痂病發病規律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團在種薯內或隨病殘體遺落於土壤中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來源。病害的遠距離傳播靠種薯調運,田間則靠病土、病肥、灌溉水等近距離傳播。病菌由根毛、皮孔和傷口侵入寄主。受病組織易於解體,使病菌落入土壤中越冬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