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黃瓜根結線蟲病因,症狀以及防治技術

科普1.02W
黃瓜根結線蟲病因,症狀以及防治技術

黃瓜根結線蟲發生在大棚的概率比較高,所以必須要經常的防治,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黃瓜根結線蟲症狀,病原,傳播方式,影響發病的因素以及防治方法。

一、症狀本病僅發生於根部,以側根及鬚根最易受害,一般地上部分沒有明顯症狀。根部受害後可形成大小不等的瘤狀物。瘤狀根結初期白色而光滑,後轉呈黃褐色至黑褐色,表面粗糙乃至龜裂,嚴重時腐爛。根瘤外觀無病症,剖檢根結內部,可見到比針頭稍大的白色梨狀體,為病原雌線蟲體,也是確診本病的一個標準。病株地上部分前期症狀不明顯,隨着根部受害的加重,其表現為葉片發黃,似缺水缺肥呈萎蔫狀,生長減緩,植株衰弱,結瓜不良,嚴重者植株發育不良,有的甚至全田枯死。此外,感染根結線蟲後,黃瓜本身對其他病害的抗性也明顯減弱。

二、病原黃瓜根結線蟲病由線蟲綱的根結線蟲屬線蟲侵染所致。經放大鏡觀察,病原線蟲雌雄異型,幼蟲呈細長蠕蟲狀,雌成蟲固定寄生在根內,膨大呈梨形或球形,前端尖,乳白色,大小0.44-1.59毫米×0.26-0.81毫米,解剖根結或根瘤則肉眼可見。雄成蟲呈線狀,無色透明,尾稍鈍圓,大小1-1.5毫米×0.03-0.04毫米,主要生活在土中。根結線蟲以在土壤温度25℃-30℃、土壤持水量40%左右時發育最適宜。

三、傳播途徑根結線蟲以2齡幼蟲或卵在土中越冬。藉助雨水、灌溉水傳播,從幼嫩根尖侵入,直至發育為成蟲,成為內寄生線蟲。在其取食的同時,分泌刺激物,刺激根細胞增大和增殖,形成根結或根瘤。初侵染源為病土、病苗及灌溉水,遠距離移動和傳播則依靠流水、風、帶病的種子、病土搬運、農機具沾帶的病殘體以及人的各項農事操作。

四、影響發病的因素1.土壤和地勢與發病的關係。根結線蟲是好氣性的,凡土壤潮濕、黏質土壤、結構板結等均不利根結線蟲活動,故發病較輕。反之,地勢高燥、結構疏鬆、含鹽量低而呈中性反應的沙質土壤,都適宜於根結線蟲的活動,因而發病重。

2.耕作制度與發病的關係。連作地發病重,連作時間越長,受害愈嚴重。發病地如長期浸水4個月,可使土中線蟲全部死亡。

3.温、濕度與發病的關係。根結線蟲適宜的繁殖温度是25℃-30℃,低於5℃或高於40℃則活動較少,在55℃條件下持續10分鐘則可致死。一般來説,適合蔬菜生長的土壤濕度條件也適合根結線蟲,適宜濕度40%-70%。

4.耕翻與發病的關係。根結線蟲多分佈在土表層下20釐米,特別是在3-9釐米內最多。因為病原線蟲的活動性不強,而且土層越深透氣性越差,不適宜於病原線蟲生活。如將表層土壤深翻後,大量蟲體從上層翻到底層,不僅可以消滅一部分越冬的蟲源,同時耕翻後表層土壤疏鬆,日曬後易乾燥,不利線蟲活動,蟲源也相對減少。

五、防治方法應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植保方針,遵循“以農業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原則,進行黃瓜根結線蟲病的綜合防治。

1.輪作。合理輪作可以減少土壤線蟲量,減輕病害的發生,若能實行2-3年輪作,效果更顯著。最好與禾本科作物輪作,因禾本科作物不會發生根結線蟲病。無病土育苗和深翻土壤,也可有效地防治根結線蟲病的發生發展。

2.加強田間管理。徹底處理病殘株,集中燒燬或深埋,壓低蟲源基數。合理施肥和灌水,對病株有延遲其症狀表現的作用或減輕損失。播前深耕,通過深耕深翻把分佈在表土層的線蟲翻到土壤深處。增施有機肥,可增加根系發達強度和韌性,提高植株的抗性和耐性。

3.水淹殺蟲。對重病田進行灌水,使線蟲缺氧窒息而死,水深10-15釐米,保持4個月。

4.土壤消毒。主要用於苗牀,選用1.8%阿維菌素乳油或顆粒劑,藥劑在播種前2-3周施於離表土15-25釐米深的土中。施藥前保持濕潤,施藥後覆土壓實,以達到燻蒸殺蟲的目的。

5.藥劑灌根。黃瓜生長期初顯症狀時用1.8%阿維菌素乳油或樂斯本乳油對水稀釋成1000-1500倍液灌根防治,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灌根。

6.高温殺蟲。土壤5釐米深處的地温白天達60℃-70℃,10釐米深處的地温達30℃-40℃,即可有效殺滅各種蟲態的線蟲。一般7-8月在灌水後,用塑料薄膜平鋪於地面、壓實,保持10-15天可達到殺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