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治稻飛蝨等水稻病蟲害

科普1.97W
治稻飛蝨等水稻病蟲害

一、稻飛蝨7月30日張家測區定點田調查,單季稻田間稻飛蝨蟲量差異很大,上次防治好的田塊蟲量較低,平均每百叢有稻蝨1417.5只(幅度180?3180只),以白背飛蝨低齡若蟲為主,褐飛蝨佔17%,另有卵5830粒/百叢;田間蟲量高於去年的922.5只/百叢。觀測圃蟲量3440只/百叢。今年前期稻飛蝨遷入量大,目前部分田塊蟲量高,且白背飛蝨是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傳毒昆蟲,各地要引起高度重視。預計今年五(3)代稻飛蝨為偏重發生,低齡若蟲高峯期在8月7日前後。

二、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我市大洋、更樓、壽昌、航頭、大慈巖等地單季晚稻有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發生。主要症狀表現為:

苗期發病,心葉生長緩慢,葉片短寬、僵直、濃綠,葉脈有不規則蠟白色瘤狀突起,後變黑褐色。根短小,植株矮小,不抽穗,常提早枯死。

分櫱期發病,新生分櫱先顯症,葉片短寬、僵直、濃綠;主莖和早期分櫱下部葉片從葉尖色變淡發黃,生長停滯,尚能抽出短小病穗,但病穗縮藏於葉鞘內。

拔節期發病,下部葉片色變淡發黃,劍葉短闊,穗頸短縮,結實率低。葉背和莖稈上有短條狀瘤突。有高位分櫱及莖節部倒生氣鬚根、不抽穗或穗小,結實不良。劍葉或上部葉片可見凹凸的皺摺,一蔸中有1根或幾根稻株比健株矮1/3左右,半全穗。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一般與白背飛蝨混合發生,白背飛蝨防治不及時或失治的田塊發病重。據植保站面上調查,嚴重田塊叢發病率可達50%。用過生長調節劑、病毒鈍化劑的田塊可以減輕症狀,部分恢復生長。

三、紋枯病張家測區調查,今年單季稻紋枯病7月16日初見。7月30日平均叢發病率4.67%,株發病率0.40%;輕於去年同期(叢率16%,株率2.99%)和常年(叢發病率17.3%,株發病率3.42%)。面上調查,平均叢發病率13.3%,株發病率1.7%;部分早栽、密植、偏施氮肥的田塊發生較重。颱風臨近,雷陣雨天氣較有利於紋枯病發生,今年單季稻紋枯病將中等偏重發生。

四、水稻細菌性病害目前台風壓境,如遇暴雨洪水,過水田及老病區要做好細菌性條斑病、白葉枯病等細菌性病害的防治工作

防治意見

根據今年部分田塊五(3)代稻飛蝨蟲量多,田塊間發生差異大,白背飛蝨傳播的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已在部分地區發生情況,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按需適時做好防治工作。

1、防治時間:稻飛蝨、紋枯病8月8日左右;

2、防治指標:稻飛蝨5只/叢、紋枯病株發病率2%;

3、防治對象:單季稻和連作晚稻田。

4、防治藥劑:

①稻飛蝨:畝用50%吡蚜?異丙威可濕性粉劑24克,或25%吡蚜酮懸浮劑30克,或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50克加40%毒死蜱乳油100毫升。

②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發病田塊,在防治好稻飛蝨的同時,噴施20%嗎啉胍?乙酮粉劑等病毒鈍化劑,加0.04%蕓薹素內脂以減輕發病。

③紋枯病:畝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10克,或5%井岡黴素水劑200毫升,或12.5%氟環唑懸浮劑45毫升。

④水稻細菌性病害:過水田或初發病田塊,用20%噻菌銅懸浮劑每畝100毫升/畝,或20%葉枯唑可濕粉劑100克/畝,或20%噻唑鋅懸浮劑100毫升/畝。

施藥時每畝兑水50公斤噴霧,田間灌水3?5釐米,並保持4?5天,以提高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