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項目 > 種植

大豆斜紋夜蛾如何防治有效

種植4.07K
大豆斜紋夜蛾如何防治有效

近幾年來,大豆斜紋夜蛾開始大量出現,其危害損失率一般能夠達到10%~20%,嚴重使高達35%,導致大豆的品質和產量下降,極大的影響了農民的收入。本文詳細介紹了大豆斜紋夜蛾的特徵習性、危害及綜合防治技術,供大家參考。

大豆斜紋夜蛾的形態特徵

斜紋夜蛾屬鱗翅目,夜蛾科。成蟲體長14~20mm,頭胸腹均為深褐色,前翅灰褐色,斑紋複雜,從前緣基部向後方臀角有1條白色寬斜紋帶,其間有2條縱紋,胸部背面有白色叢毛,腹部背面中央有褐色叢毛,後翅灰白色,無斑紋。卵呈饅頭狀,直徑0.4~0.5mm,初產時黃白色,後轉淡色,臨孵化時為紫黑色,卵產成3~4層卵塊,表面覆蓋有黃白色的疏鬆絨毛。幼蟲共分為6齡,老熟幼蟲體長35~50mm,體色多變,與寄主和成口密度有關,胸腹帶上有近似三角形的黑斑各1對,胸足近黑色,腹足暗褐色。蛹呈圓筒形,長15~20mm,末端細小,赤褐色至暗褐色,腹部近前緣處各密佈圓形小刻點,末端有1對強大臀刺。

大豆斜紋夜蛾的習性及危害

斜紋夜蛾分佈廣,為間歇性暴發的暴食性害蟲,食性極雜,主要為害大豆、甘薯、蔬菜、花生、煙葉等作物,寄主植物多達99科290多種。斜紋夜蛾在荔城區1年發生6~9代,世代重疊,始發期為3月中旬,終見期為12月上旬,盛發期在5—10月。斜紋夜蛾是一種喜温性害蟲。成蟲晝伏夜出,飛翔力強,白天一般藏在植株茂密的葉叢中,黃昏時飛回植物,並對光、糖醋液及發酵物質有趨性;

卵多產於植株中下部的葉片背面,多數多層排列,每隻雌蛾平均產卵3~5塊,共有400~700粒,初孵幼蟲羣集在卵附近晝夜取食葉肉,留下葉片表皮,將葉片取食成不規則形的透明白斑,稍遇驚擾後四處爬散或吐絲下墜假死落地,2~3齡開始分散轉移危害,取食葉肉,使葉片被害處僅留上表皮及葉脈成灰白色窗紗。

4齡後晝伏夜出且食量驟增,進入暴食期,咬食葉片僅留主脈,晴天在植株周圍的陰暗處或土縫裏潛伏。在陰雨天的白天少量個體出來取食,多數在傍晚至午夜危害最猛,黎明前又躲回陰暗處,在田間大發生蟲口密度過高時,幼蟲也為害嫩莖,蛀食豆莢,也會把整株至整塊大豆吃成光桿,併成羣遷移到其他田地繼續為害。幼蟲老熟後入土1~3cm作土室化蛹。

大豆斜紋夜蛾的綜合防治技術

3.1農業防治

一是合理佈局,抑制蟲源。斜紋夜蛾雖然食性雜,但不同作物受害程度還有一定區別,斜紋夜蛾發生嚴重時要儘量避免斜紋夜蛾嗜好作物連作,有條件的採取水旱輪作,能有效抑制蟲源。

二是清潔田園,中耕滅蛹。作物收穫後將殘株敗葉帶出田外,集中處理,並及時深耕翻地,能取得較好的滅蛹效果;另外,在大豆生長季節,及時中耕除草、除淨田間及周圍的雜草,減少寄主生活的場所。

三是摘除卵塊,捕捉幼蟲。在斜紋夜蛾產卵高峯至初孵時,結合農事活動摘除卵塊,利用斜紋夜蛾羣體性特點,把初孵幼蟲的葉片帶出田外集中銷燬,對大齡幼蟲採用人工捕殺,能有效地降低田間蟲口基數。

3.2物理防治

利用斜紋夜蛾成蟲具有較強的趨光性和趨化性特點,在成蟲發生期,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這是通過特殊的光波吸引害蟲,通過高壓電網來觸殺成蟲,誘殺時間為5月初至10月下旬,開燈時間19:00至翌日1:00,在成蟲高峯每盞燈可誘30~120頭/d。

利用斜紋夜蛾性誘劑誘殺成蟲,在成蟲高峯放誘捕器30個/hm2誘殺成蟲,誘捕器可採用1.25l的可樂空瓶,在其上部對稱開2個直徑3cm的孔,將性誘劑掛在中間,瓶內裝1/3的水,並滴入少許柴油形成1層油膜即可。誘捕器距離地面50cm,每隔2d清理1次瓶中害蟲。2008年在北高村大豆田進行斜紋夜蛾示範,6—9月平均每個誘蟲器每月誘到成蟲1200~2300頭,放誘蟲器示範區有斜紋夜蛾幼蟲1.134萬頭/hm2,非示範區有幼蟲6.825萬頭/hm2,防治效果為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