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問答 > 有問必答

水庫養魚是什麼,有哪些注意事項

我國大、中、小型水庫星羅棋佈,宜漁水面十分豐富,但由於大多水庫以發電、航運、灌溉等為主,導致水庫養魚產量低,效益差,資源利用率極低。那麼水庫養魚到底要怎麼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水庫養魚是什麼?有哪些注意事項?

水庫養魚是利用各種類型的水庫進行魚類養殖的一種生產方式。一般採用投放魚種,靠水體中的天然餌料使魚成長;小型水庫可適當投餌施肥,以提高產量,大型水庫常採取保護和利用水庫中原有天然經濟魚類,移殖適應水庫條件的經濟魚類和人工補充放養量等綜合措施。建庫時須適當清理庫底,便於捕魚;在溢洪道安裝攔魚設備防魚外逃;平時經常清除大型兇猛魚類,以提高養殖魚類的成活率。放養魚種的種類和數量根據水庫餌料等條件而定,一般以鰱魚、鱅魚為主,搭配草魚、魴魚、鯉魚、鯽魚、鯝魚等。也可利用庫灣和網箱培育大規格魚種。

水庫養魚是利用有利地形攔河築壩、圍堤建閘形成的人工水體,從事魚類養殖和增殖的一種淡水養殖方式。水庫養魚是充分利用水資源,發揮水庫防洪、發電、灌溉、供水、養殖、旅遊等綜合效益的組成部分。

水庫養魚的優點:水庫養魚具有成本低,收益高等諸多優點,水庫魚的品質因其綠色環保優勢,在市場上需求大,價格高,並且水庫內可開展多種經營,多途徑增收。

水庫養魚主要技術措施有以下幾種:

大規格魚種的培育

備足數量充足的大規格魚種是水庫養魚的物質基礎。應充分利用當地條件和水土資源,就地培育,就地放養。如有可能還可以就地繁殖。為此,必須建立與放養種類、數量、規格相適應的包括餌料、肥料基地在內的苗種生產基地。目前多采用池塘、網箱、土攔庫灣、網攔庫灣培育魚種,或將幾種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用。還利用消落區種植青飼料、穀類、豆類,結合畜禽養殖,部分解決飼養魚種的餌料和肥料問題。

池塘培育

水庫周圍往往缺少大片土地供開挖池塘,大多利用建造水庫時留下來的灘地、窪地、舊河牀及消落區,建造部分池塘,用以培育魚苗和夏花或小規格魚種,然後再轉入網箱和庫灣培育大規格魚種。

庫灣培育

利用消落區內能在正常水位時蓄水的庫灣,用圍堤築壩或攔魚網與大庫隔開,形成土攔庫灣或網攔庫灣。以庫灣培育魚種也是解決水庫養魚大規格魚種的有效途徑。庫灣培育魚種效果的優劣和基建投資的大小取決於庫灣位置的選擇和自然條件的好壞。基建角度的要求為:壩址或網基斷面狹小,養魚水面寬廣;斷面處底質基礎好,上攔壩基處有不透水層或透水層很淺,無滲漏,取運土石方便;網攔斷面處流速不大(0.5~0.7米/秒以下),漂浮物少;不是水上交通要道,便於管理等。養魚角度的要求為:水質肥沃,常有肥水流入,無污染源;背北向南,陽光充足:水深一般數米,最深10米左右;網攔庫灣最大水深可放寬至20米左右:集水面積適宜,有一定來水但水量不大,利於水質培養和魚種生長;土攔庫灣面積以3.3~6.7公頃為宜;培育1齡魚種的網攔庫灣以6.7~33.3公頃為好,2齡魚種網攔庫灣為數十公頃至數百公頃。庫灣培育魚種的技術關鍵有清野、飼養管理、防逃與捕撈等。

網箱培育

見網箱養魚。

合理放養

為了充分、合理利用水庫中天然餌料資源生產魚產品,除選擇合適的放養種類外,還必須確定合理的搭配比例、適宜的放養密度與魚種規格。

放養對象

確定放養對象要考慮水庫的理化性狀、餌料保障程度及放養魚類對餌料的利用率。中國至80年代末用於水庫養魚的主要對象是浮游生物食性的鰱和鱅,其次草食性的團頭魴和草魚、雜食性的鯉和鯽,以及食碎屑和周叢生物的鯝、鯪等。深水水庫的底層水水温較低,通過尾水流出水庫,可以用來養殖冷水性魚類,發展虹鱒網箱養殖。

放養規格

水庫的水體大,水深、流急、風浪大,敵害較多,要求魚種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與避敵能力。此外,水庫中餌料生物密度相對較低,魚種要有較強的覓食能力和競食能力。如果放養的魚種規格太小,不能迅速適應大水面的生活環境,索餌能力弱,生長慢,就容易遭敵害侵襲,或從進出水口和攔魚設施處流失。而體質健壯的大規格魚種對大水面的適應能力較強,生長快,就能較早地達到商品規格。因此,放養大規格魚種是水庫養魚獲得穩產高產的物質基礎。中國水庫養魚中鰱、鱅、草魚的放養規格一般採用13.2釐米以上的1齡魚種,也有的採用體重0.25~0.50千克的2齡魚種。鯉、鯽、團頭魴、鯝、鯪的規格一般為6釐米左右。在水庫蓄水初期,水位尚低,無泄洪威脅,兇猛魚類種羣還很弱小,餌料生物資源又很豐富,抓緊這個有利時機投放較小規格的魚種,也能收到良好效果。

放養密度

確定放養密度的關鍵是使放養魚類種羣密度儘可能符合水體的餌料基礎狀況,做到既不妨礙天然餌料資源的再生產,又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餌料生物的生產能力,維持養殖魚類的最大種羣密度,提供儘可能多的魚產品。

搭配比例

科學地搭配放養種類和數量是決定水庫魚產量高低的重要技術措施。要求組成一個可以互相共存、各攝其餌、各自佔有不同生態小生境的合理的魚類羣落,較好地發揮水體魚產力。

放養方法

通常採用“三級放養”方法,即從小水面至中水面,最後放到水庫的主體。“三級放養”是中國水庫養魚培養大規格魚種,提高放養成活率的成功經驗之一。魚種放入水庫的時間一般選擇在一年中水温較低的季節。

水庫養魚是什麼?有哪些注意事項? 第2張

兇猛魚類的控制

兇猛魚類對放養的魚種危害較大,任其肆虐,會影響魚種成活率和整個水庫魚產量。中國水庫中常見的兇猛魚類有鱤、蒙古紅鮊、翹嘴紅鮊、青梢紅鮊、鮎、鱖、烏鱧、狗魚、河鱸、馬口魚等。其中以鱤的危害性最大,紅鮊類也會集羣吞食魚種,必須予以防止或消滅。但兇猛魚類的肉味較佳,經濟價值較高,並能吞食一部分與放養魚類爭奪餌料的小雜低值魚類,因此,對個體較小的兇猛魚類予以適當控制利用也是有益的。如體長47釐米以下的紅鮊很難吞食13.2釐米以上的鰱、鱅魚種,危害就比較小。控制的方法有:①根據兇猛魚類的繁殖習性,集中捕撈其產卵魚羣,並設法破壞其產卵條件,或阻攔其進入產卵場。②放入魚種時或移植新對象時,嚴格把關,防止帶入兇猛魚類。③遇有排幹水庫的機會,抓住時機消滅。

小雜魚類的抑制

小雜魚類是指生長速度緩慢、經濟價值較低、個體較小的魚類。它們是放養對象的餌料競爭者,有的還會吞食經濟魚類的受精卵和仔幼魚。常見的小雜魚類有䱗條、銀飄魚、鋸齒鯿、麥穗魚、紅鰭鮊等。抑制的方法有:①加強捕撈。根據各種魚的攝食、繁殖、棲息、越冬習性,採取各具特色的漁具漁法進行常年捕撈。②限制小雜魚類的繁殖。捕殺其親魚,破壞其產卵場。③保留適當種類和一定數量的兇猛魚類。④大量投放主要經濟魚種類。從食餌競爭和棲息場所競爭中排擠小雜魚類。

攔魚防逃

設置攔魚設施是提高水庫放養魚種存活率的重要保障。不建攔魚設施、設施建造不當或管理不善,就會發生逃魚事故。常用的攔魚設施有:

金屬攔魚柵

適用於寬度不大、水流較急的水庫溢洪道及涵洞等處,中小型水庫應用較多。大量溢洪時效果較差。

攔魚網

常設置在溢洪道和輸水涵洞附近或水庫上游的進水口,網攔庫灣中也用它攔魚。具有抗洪強度大、結構簡單、管理方便等優點。在汛期起攔魚作用,非汛期可用來捕魚。但排污性能較差,在流速大、漂浮物和污物多的水庫中使用有一定侷限性,需另外配置專門的排污裝置加以彌補。攔魚網的網衣通常用尼龍線、聚乙烯線或聚乙烯與維尼綸混合線編結而成。採用拋錨式、打樁式和拋礅式等加以安裝固定,在船隻來往頻繁處還應加設過船裝置。

攔魚電柵

魚類對電刺激產生防禦性反應,當魚游到距電柵一定距離時,受到電場強度的刺激,就會改變游泳方向。以往攔魚電柵多用交流電,70年代以來,一些水庫改用脈衝電攔魚電柵。脈衝電對魚的刺激性較強,而斷電後對魚的副作用時間短,可以節省電能消耗,便於機組小型化。在使用攔魚電柵時,要保證連續供電,並注意人畜安全。

魚類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增殖

為了達到從水庫取得最適持續漁獲量,除了合理放養外,還必須對魚類資源進行科學的管理和合理的利用,並採取必要的繁殖保護和增殖措施。

合理捕撈

根據魚類生長規律、繁殖保護的需要、市場的需求等確定漁獲物對象的起捕規格、捕撈強度,避免過度捕撈而導致資源衰退。要取締嚴重損害魚類資源的漁具漁法。

繁殖保護與增殖

為了保證能在水庫中自然繁殖經濟魚類,讓其順利繁衍後代,在親魚產卵和仔幼魚肥育期間,應規定禁漁期,在產卵場和肥育場規定禁漁區。在冬季大捕撈時,在魚類越冬場所也要規定一定範圍的禁漁區,以保證次年有足夠數量的產卵魚羣。

水庫養魚是什麼?有哪些注意事項? 第3張

水庫養魚主要要注意的:

水庫在放養經濟魚類之前,必須在水庫所有的進、出水口建好攔魚設施,並加強日常管理和保養維修,以防發生逃魚事故。水庫攔魚設施,主要有網攔魚設施,電攔魚設施和竹、木柵攔魚設施三種。網攔魚設施它具有攔魚效果好,設備簡單,成本低廉,安裝管理方便等優點而被廣泛使用。攔魚網的網長和網高均要比攔截處的實際寬度和深度分別增加10-15%,網目大小要因放養魚類大小而定,水平縮結係數一般取0.6-0.7,通常採用打樁式和拋錨式兩種方式安裝固定。電攔魚設施是根據魚感電後能迴避的原理設計的,當魚遊向電柵,遇到一定強度的電場,即會受到電的刺激改變自己的遊向,而起到攔魚作用。竹、木柵欄攔魚設施具有取材方便、建造簡便、成本低廉等優點,但經不起大流量洪水的衝擊、安全性能差,現在很少使用。

1.放養種類的選定。我國大多數水庫中浮游生物數量多,因此,鰱鱅魚是主要的養殖對象,為了充分利用其它餌料資源,還可放養以食底棲動物為主的雜食性鯉、鯽和草食性的草魚、鯿魴等。

2.放養魚種的規格和質量。投放水庫中的魚種,如果規格小,入庫後常密集成團游泳,難以吃到餌料,覓食能力差,生長也緩慢,同時它們對外界環境變化適應力差,易被兇猛魚類捕食,使成活率低,回捕率不高,直接影響水庫的魚產力,反之,投放魚種的規格大些,上述情況將會明顯的改變,而且放養規格大的生長速度快,但另一方面魚種規格越大,所需生產成本越高,因此各地可根據自己的條件,水庫大小、兇猛魚類的危害程度,作適當規定。我國目前對魚種規格的要求一般是:鰱鱅11.5-13.2cm,草魚13.2-14.8cm,鯉、魴魚6.6-8.3cm。投放水庫的魚種要求規格整齊,遊動活潑、體質健壯、無病無傷。

3.放養密度和搭配比例。大中型水庫因面積大、水深、庫容大、魚類的生態條件極為複雜而且又很難控制,主要依靠庫內天然餌料進行粗養,放養密度和搭配比例主要根據水庫的營養類型決定。富營養型水庫,每畝可放110-140尾,其中鰱魚佔35-40%,鱅魚佔50-55%,草、鯉、鯿等可佔5-15%;一般營養型水庫,每畝可放養80-110尾,其中鰱魚佔30-35%,鱅佔55-60%,草、鯉、鯿等可佔5-15%;貧營養型水庫,每畝可放50-80尾,其中鰱魚佔25-30%,鱅魚佔60-65%、草鯉、鯿等可佔5-15%。對小型水庫,因其面積小、養魚管理比較方便,水不深、有利於餌料生物的繁殖和魚類的生長,兇猛魚類數量少,易於清除,從事養魚生產可分為稀放粗養和密放精養兩種方式。稀放粗養方式一般每畝放養13-14cm的魚種80-100尾,其中鰱魚佔40%,鱅佔50%,草魚佔4%,鯉、編魚各佔3% 左右。

水庫水體資源豐富,水域遼闊,陽光充足,水質良好,極適宜水產養殖,但要想產量高,效益好,必須堅持科學養殖,主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合理放養魚種。在水庫養殖中,要求投入體質健壯,無病無傷,規格大而整齊的優質苗種。一般魚苗規格在15釐米以上,這種魚苗生長速度快,回捕率高,經濟效益好。如果投放體弱規格小的苗種,不但成活率低,攝食能力差,生長速度慢,回捕率低,而且會被庫中兇猛魚類所吞食。投放密度要合理,應根據水庫條件及養殖管理水平靈活掌握,一般每667平方米投入大規格魚苗150尾~200尾,小規格魚苗350尾~500尾。投放時間應實行隔冬放養,一般在每年1月份前後,這時運輸成活率高,且魚類可早入庫早生長,增加生長時間。放養苗種應選擇天氣晴好時,在水庫上游向陽避風的淺水處。

二是科學投喂施肥。水庫養魚一般以濾食性鰱、鱅魚為主,應根據其主食浮游生物的特點,依氣候變化,温度差別和水體營養狀況等不同條件確定施肥方法和施肥量,確保合理平衡科學施肥,使水庫水色呈油綠色或淡綠色。一般大型水庫水體透明度應在80釐米~100釐米,中型水庫在60釐米~80釐米,小型水庫在40釐米~60釐米,山平塘在30釐米~40釐米。施肥一般採用有機肥或無機肥,也可根據條件施用生物肥。施肥要掌握“施足基肥,追肥及時,少施勤施”的原則,在魚類生長旺季應多施追肥。如果水庫中投放了吃食性魚類,則應按照其投喂要求科學投喂飼料。

三是加強魚病防治。水庫一旦發生魚病,極有可能禍及全庫,造成極大的損失,所以水庫養魚應貫徹“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原則。在魚種放養前要對水庫使用生石灰、漂白粉等進行消毒。高温季節或水體水質變壞時,應採用措施調節水質,發現魚病及時對症治療。水庫較常見的魚病主要有病毒性魚病和細菌性魚病兩大類,而以暴發性流行病、腸炎病、爛鰓病、赤皮病、打印病和水黴病最多。發生魚病後應立即請專業技術人員正確診斷,對症治療。

四是嚴格加強管理。水庫面積較廣,環境複雜,管理難度大,因此管理也是影響效益的一大關鍵。要日夜巡庫,加強值班,排除各種隱患;加強進水口的管理,防止農藥及其他污染物進入庫內;對水庫防逃設施要勤於檢查,特別是汛期要專人守護;加強巡查,隨時掌握魚體生長及水體變化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防止偷魚、電魚、炸魚、毒魚等非法捕魚行為發生。

 

 

標籤:水庫養魚 養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