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種植技術

保護地甘薯的栽培經驗

利用大、中棚設施進行甘薯早熟栽培,不僅可以提高有限的土地資源、光熱資源的利用率,提高甘薯生產的產量和效益,而且可以在京郊地區實現甘薯的雙季栽培,促進種植制度的變革。 

保護地甘薯的栽培經驗

一、 選地和建棚 

保護地栽培甘薯一般應選輪作期三年以上的生茬地,土質以沙性壤土為理想。連作兩年以上的甘薯地由於容易造成甘薯線蟲病、黑斑病等土傳病害的流行和土壤營養元素的失衡,應該採取土壤消毒和平衡施肥增加有機肥用量的方法進行處理。土地的前茬以小麥、玉米、瓜類、蔬菜為好,且要有良好的排灌條件。 棚的建造規格及走向應根據地形、地勢而定,一般以順風向較好,不僅可以減少風害的影響,還可以提高作業效率。大棚可以按照標準的瓜菜大棚規格建造,中棚一般四米跨度,高度1.2-1.5米。在長向上每1-1.2米支撐竹板龍骨一條,塑膜緊貼龍骨並繃緊,兩側壓入地下15釐米左右。埋好並踏實,龍骨間用鐵絲或尼龍繩勒緊,膜上蓋草簾與否,根據當地氣候和栽植期早晚而定。大棚在甘薯栽植前建好並蓋膜,中棚在甘薯栽植後支架蓋膜。 

二、 品種選擇與整地 

為發揮保護地對光温資源的利用效果,一般應選用早熟、高產品種,如豫薯10(又稱紅心王)、京薯2等。整地一般在扣棚膜前進行,結合施底肥進行平整和深翻。每畝地在施2000公斤優質有機肥的基礎上,施(10:7:8)甘薯專用肥40-50公斤。撒施後翻入地下,需要消毒、殺蟲的地塊,消毒劑和殺蟲毒餌一併施入。同一棚內土地的平整度以保證順利澆水、排水和起壟蓋膜為度。起壟行距75釐米,壟高25釐米,頂部平坦,寬度20-25釐米。壟上覆地膜,將全壟蓋嚴並繃緊。 

三、 栽植 

1、秧苗栽植時間,根據收穫期和育苗情況決定,一般經驗認為以大棚甘薯4月上中旬、中棚甘薯4月中下旬為宜。 2、從苗牀取下的秧苗可以直接栽插,也可以先行假植。根據生產田地温和秧苗分級情況,先將秧苗移栽到背風向陽的暖畦中,適當澆水,早晚蓋膜。進行適應性鍛鍊和崔根,一般3-7天可以達到適栽標準。經假植後的秧苗,不但可以提高成活率,而且緩苗快。 3、保護地內甘薯一般採用斜栽法或直栽法以利保證密度。畝栽密度根據品種特性和計劃的收穫期早晚決定,一般比普通大田增加10%左右。秧苗栽於壟頂中間部位,破膜後栽入土中4-5釐米,澆水兩次後壓土封穴並將地膜破茬壓嚴。 

四、 管理與收穫 

保護地甘薯管理比較簡單,關鍵在前期保温保濕促緩苗。為了促進甘薯早緩苗,栽後3-5天棚內温度不高於35攝氏度,一般不進行放風,以保持內部濕度。低於13攝氏度以下要密閉或人工加温,35攝氏度以上要進行側風向放風,防止冷風長驅直入。結合放風行間溝中進行鬆土提温並保墒。在晚霜、倒春寒完全過去後,隨着外界氣温升高,逐漸加大放風口,甩蔓封壟後側面全部敞開,氣温達到30攝氏度左右可以去掉棚膜。 根據甘薯的苗情長勢和土地肥力情況,在甘薯甩蔓後封壟前,在壟側開穴追肥,畝施專用複合肥30-40公斤,並根據墒情澆水。促進肥料溶解和防止乾旱。 早熟品種在保護地情況下,栽植後65-70天,就可以根據市場信息,抓緊收穫、包裝搶鮮上市。並且抓緊整地和土壤處理進行二茬栽植。 夏栽甘薯的主要技術要點 夏栽甘薯在京郊俗稱麥茬薯,主要是指小麥等夏收作物收穫後接茬種植的由早春栽插甘薯剪下的莖蔓當苗的甘薯,和春甘薯主要是在秧苗形式上的區別,春甘薯採苗於種薯。由於各地的光熱資源條件和夏收作物的生育差異,晚栽春薯和早栽夏薯的插苗期有時是很接近的。 

甘薯原產於南美的熱帶地區,生產中主要靠營養體繁殖。夏播甘薯生育期短,生長髮育和春甘薯有較大的差異,但經濟效益非常明顯。據調查京郊夏薯單產可以達到2000kg,產值400―1000元以上,因此在農業結構調整中種植夏甘薯的規模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