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設備

保護性耕作可減少農田風蝕四到七成

設備2.79W

農田是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沙塵暴的主要發生地,而由中國農業大學承擔的保護性耕作在防治農田風蝕和揚塵方面的作用研究項目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實施保護性耕作可以減少農田風蝕40%~70%,能有效減少來自農田的揚塵。該項目於7月26日通過農業部組織專家的鑑定,鑑定委員會一致認為,項目研究成果整體上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對推動我國保護性耕作的發展和沙塵暴防治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該項目在國內首次研究京郊農田風蝕對北京大氣環境PM10排放的貢獻,證明保護性耕作可以有效減少來自農田的PM10排放量。

保護性耕作可減少農田風蝕四到七成

近年來,我國北方地區土壤沙化嚴重、沙塵暴頻發,給人民生活帶來極大不便。針對這種現象,自2002年開始,中國農業大學保護性耕作課題組選擇北京郊區、環京津風沙源區、農牧交錯地區的10個觀測點進行野外定點觀測和移動式風蝕風洞模擬試驗。該實驗的結果表明,沙塵暴的主要塵源是農田,而不是通常認為的沙漠,實施保護性耕作可以有效地控制揚塵。

據農業部保護型耕作中心主任李洪文教授介紹,課題組多年來的量化研究表明,在典型農牧交錯區,小麥免耕覆蓋、免耕覆蓋+耙地和免耕無覆蓋比傳統耕作減少揚沙量73.8%、75.3%和14.2%。為有效抑制土壤風蝕,小麥留茬高度應高於25cm,地表破壞率低於35%,壟向與主風向垂直,或大於45度夾角。在北京周邊農田地區,玉米免耕留茬比翻耕減少風蝕量28.8%;全量秸稈覆蓋免耕與翻耕相比減少風蝕量達45.1%。北京地區耕地全部採用翻耕時風蝕產生可吸入顆粒物PM10共84.1萬噸;覆蓋量為400g/m2時,產生PM10共50.2萬噸。在春季春播時間,對北京周邊冬小麥生長地、春播翻耕播種裸地和玉米留茬免耕覆蓋播種地等不同地表對比試驗表明:上一年免耕播種的冬小麥地可比翻耕播種的冬小麥減少風蝕60%;玉米留茬覆蓋地風蝕量比裸地減少了18.6%;冬小麥生長地比裸地風蝕量少79%至91%,比玉米留茬地風蝕量減少74%至90%。該項目研究明確了作物留茬高度、秸稈覆蓋量、土壤擾動程度等防治農田風蝕的保護性耕作技術指標,提出了適合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的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對該類型區制訂保護性耕作技術規程和生產實踐具有指導意義。鑑定委員會主任、農業部原副部長路明説。

保護性耕作在防治農田風蝕和揚塵方面的作用研究項目通過了鑑定,在未來的幾年間,我們將強化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與專用機具的研究,基本完善我國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和機具系統。李洪文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