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設備

中國玉米秸稈循環利用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

設備2.34W

若採用‘玉米秸稈高效生態循環利用工程技術’,將東北、華北兩大玉米主產區玉米秸稈的一半用於生物質能源和畜禽業,每年可實現新增產值1600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55萬個。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張利羣在接受採訪時説。近日,由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主持研發的玉米秸稈高效生態循環利用工程技術項目通過了農業部科技成果鑑定。農業部科教司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委員會認為,這項技術具有新穎性和創造性,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玉米秸稈循環利用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

燃料乙醇成為副產品

這項技術最大的創新點在於採用了‘玉米秸稈加工處理以服務畜禽業為主,以製取燃料乙醇為輔’的技術集成的發展模式,張利羣説,我們摒棄了以往加工玉米秸稈僅為提取燃料乙醇的較為單一的運行模式,開發了一條實現農業廢棄物‘零排放’的生物質能源產業、畜禽業的閉路循環經濟鏈。

據悉,目前國內外處理玉米秸稈主要採用從秸稈纖維和糖分中製取燃料乙醇的方式,雖然技術層面已有所突破,但投資大、生產成本過高,無法實現規模生產,較難取得經濟和社會收益。

玉米秸稈高效生態循環利用工程技術轉變傳統運營思路,集成酒精蒸餾、玉米秸稈酒糟飼養、畜禽糞污發酵沼氣、糞便發酵養蚯蚓等技術,把製取燃料酒精作為發展畜禽業的副產品。該項目經濟回報以發展畜禽產業為主,生產乙醇燃料為輔,節省了產業鏈的運營成本和秸稈運輸物流成本,使玉米秸稈常年規模化生產乙醇燃料,在技術、經濟兩方面都有了可行性。這種模式適合中國國情,投資少,綜合效益高,是玉米秸稈工業化製取乙醇燃料的有效生產模式。

廢棄秸稈變身糖化飼料

可以説,把大量廢棄的幹秸稈轉化為糖化飼料,變廢為寶,在畜禽養殖和生物質能源領域形成規模化經營是這項技術的最大貢獻。張利羣説。

多年來,如何實現玉米種植和肉奶牛飼養的優勢互補一直被業界關注。一方面,中國東北和華北兩大玉米主產區每年產生約1.2億噸玉米秸稈,玉米秸稈適口性差,不易消化,無法作為牲畜飼料。因此,除少量家用、還田外,絕大部分被廢棄或焚燒,造成空氣污染,也極易產生安全隱患。另一方面,中國肉牛和奶牛主產區雖然集中分佈在玉米主產區內,但由於玉米秸稈不能直接作牲畜飼料,每年還須種植大量飼草;而青貯飼料又存在投資大、費用高、儲量少等問題。

我們的技術解決了這一難題,張利羣給筆者算了一筆賬,若採用‘玉米秸稈高效生態循環利用工程技術’,將東北、華北兩大玉米主產區玉米秸稈的一半用於生物質能源和畜禽業,每年可生產99度酒精90萬噸,飼養肉牛1400萬頭、奶牛500萬頭,提供7000萬噸有機肥,實現新增產值1600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55萬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