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行情 > 新聞

趙易龍不當白領養殖青蛙

新聞1.08W

選擇創業,就是選擇與挑戰同行。堅韌的毅力、靈活的頭腦、充裕的資金、良好的人脈都是創業成功的必要條件。本文記錄了趙易龍自主創業的典型事蹟,他用令人敬佩的勇氣、毅力和智慧,放棄在都市企業當白領的機會,甘心做起鄉村“養蛙郎”,體驗了創業的艱辛與喜悦,把創業之路走出了別樣的精彩青春,在水塘裏奏響了創業“三部曲”。他是當之無愧的大學生創業之星!

趙易龍不當白領養殖青蛙

趙易龍,山東外國語職業學院2011級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現為濟寧龍鑫公司總經理,從事青蛙馴養、營銷工作,公司總資產已超過90萬元,山東省電視台農科頻道、濟寧電視台等多家電視台對其創業事蹟進行了專題報道。年紀輕輕的他不僅是山東濟寧汶上縣創業青年的佼佼者,更是科學養蛙的能手,他在養殖界被賦予 “青蛙王子”的美名;他作為當地青年大學生創業典型,在縣裏、鄉鎮舉辦了多次事蹟報告會;經學校就業指導中心評定,他已達到創業的全部資質和標準。

趙易龍不當白領養殖青蛙 第2張
瞄準水庫池塘子 奏響創業鳴奏曲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趙易龍與同學在濟寧汶上楊店鎮水庫邊看到許多閒置的水坑。在別人眼中普通的水坑在他眼裏卻是藴藏着巨大發展潛力的“水礦”。他經過調研、思考,最終決定在此安營紮寨,創建龍鑫企業青蛙馴養基地,從事美國青蛙的養殖。趙易龍的創業之路就這樣開始了。一個水塘,一個水泥池,就是他養殖的場地。他吃住水塘邊,自己做飯,自己洗衣,終日奔波在池塘邊,由於長期從事户外養殖,他的皮膚變得黝黑。他在水庫池塘邊高唱青春之歌,把智慧和心血奉獻給新農村,用實際行動詮釋着當代大學畢業生的責任與擔當。

趙易龍不當白領養殖青蛙 第3張
艱苦創業探路子 奏響創業進行曲創業的路總是坎坷的,沒有經驗不懂技術成為創業道路上最大的對手。由於經營管理不善、缺乏經驗與養殖業固有的風險因素,一開始投入的10萬元就打了水漂。他卧在水庫邊的小破平房裏,靠揀拾村民扔的爛菜葉吃了整整一個星期,遇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裏下小雨。他説,那是最難最苦的時候。深陷如此境遇也沒有消磨他的意志。面對困難與挫折,他沒有退縮,而是理性分析原因,找到解決辦法,重整旗鼓,從頭再來。他始終相信,只要努力肯付出,未來一定是多姿多彩的。

趙易龍不當白領養殖青蛙 第4張
他經過多方考察學習,科學合理規劃,由傳統的單一美國青蛙養殖擴展到優質種蛙、蝌蚪、幼蛙、商品蛙、蟾蜍和有機蔬菜等多種類的立體養殖。功夫不負有心人,公司規模不斷擴大,現有3個大型水塘,1個幼蛙飼養池,1個蝌蚪孵化池,佔地面積40餘畝,總投資30萬元。立體式的種養結合套種模式,既充分利用了土地,養好青蛙的同時還有了二次收益。一壟壟的地上被一米多高的網圍着,中間挖溝,兩邊種上各種蔬菜,遊累的青蛙鑽進蔬菜叢休息給農作物捉蟲,又因為這些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不噴灑任何藥物,也不使用化肥,最終都成了綠色產品。與此同時農作物上的蟲子給青蛙提供了天然食物,還降低了養蛙成本。這些青蛙與綠色蔬菜成熟以後在市場上相當搶手。幾乎不用外出跑銷售,很多客户都上門搶購。終日的日曬雨淋,趙易龍變黑了,變瘦了,也變成熟了。他有思路,有目標,有夢想,堅毅而執着,睿智而幹練。他充滿活力,積極向上,把熱血青春與創業激情奉獻給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用行動開拓着農村的美好未來。

趙易龍不當白領養殖青蛙 第5張
家門口掙票子 奏響創業主題曲“剛開始看到大學生回村創業,我們都有點不能理解,讀了大學還來養蛙種菜那不是白讀了嗎,再加上才從學校出來的孩子又沒得經驗技術,肯定不會成功。”起初村民都只是認為他是一時興趣,不會掀起什麼大風大浪。機會總是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通過自身的努力,家人的逐漸理解與支持,他收穫了成功,周邊羣眾看在眼裏,質疑的目光變成了讚賞。很多上了年紀的村民都在趙易龍的馴養基地幹活,笑稱自己都六七十歲的人了還能在家門口賺到錢。趙易龍創新的種養殖方式也讓習慣於傳統種植養殖的鄉親們大開了眼界,也長了知識。如今,很多村民也有了加入創業隊伍的意向。養殖基地所在村委表示要大力推廣發展生態種養,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趙易龍養殖的青蛙已走進全國的各大超市和酒店,市場是供不應求,從以前自己跑銷路,到如今客户上門訂貨應接不暇,“青蛙王子”開心的展望着未來。實現創業成功的趙易龍,並沒有只顧自己一人致富,他為了回報鄉親,把自己的積累的養殖技術不遺餘力地全都教給願意跟他學的村民們,免費為養殖户提供種苗和技術,而且還按市場價回收村民養殖的青蛙,帶領大家共同致富。趙易龍不僅是自主創業的典範,還被邀請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回母校為學弟學妹們做講座。他説作為年輕人,只要肯吃苦,能吃苦,一定會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他表示今年年底準備再承包一部分土地,擴展一下規模,變動一下形式,爭取建立一個以有機蔬菜為主、可供顧客垂釣的農家樂。

趙易龍不當白領養殖青蛙 第6張
趙易龍的成功與學校的創業扶持與悉心指導分不開,與他自身的不懈努力分不開,與政府與社會的支持分不開,與家人朋友的關心幫助也分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