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玄蔘高產栽培技術

科普2W

玄蔘,別名亢參、黑參。以地下根莖入藥,有滋陰降火、解毒消腫之功效。主治熱病煩渴、扁桃體炎、咽喉腫痛、齒齦炎、急性淋巴結炎、淋巴結核、腸燥便祕等症。主產浙江、江蘇、江西、湖北、四川、安徽、貴州等省區。

玄蔘高產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為玄蔘科多年生草本,高60-120釐米。根數條,園柱形或紡錘形,長5-12釐米,直徑1.5-3釐米,下部常分叉,外皮灰黃褐色。莖直立,四稜形,光滑或有腺狀柔毛。葉對生,葉片卵狀橢園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近截形,邊緣具鈍鋸齒,齒緣反捲;葉背有稀疏散生的細毛。聚傘花序疏散開展,呈圓錐狀;花梗長1-3釐米,萼片5裂、卵圓形,先端鈍;花冠暗紫色,長約8毫米,5裂;雄蕊4枚,2強,另有1枚退化的雄蕊,呈鱗片狀,貼生在花冠管上;花盤明顯;子房上位,2室,花柱細長。蒴果卵圓形,先端短尖。種子多數,卵圓形,黑褐色或暗灰色。

一、生長習性玄蔘喜溫暖溼潤的環境。適應性較強、耐寒、耐旱、忌連作。適宜生長溫度為20~32℃。對土壤要求:疏鬆肥沃、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的砂質壤土為佳。重粘土,低窪地,鹽鹼地,不宜種植。白朮、生地、烏頭及豆科植物茬也不宜種植。

二、整地與施肥選地勢高、排水好的田塊,精耕細作。結合整地,施足基肥:每畝施土雜肥500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鉀肥50公斤、豆餅50公斤。然後作成高畦,等待播種。

三、播種玄蔘生產上用根莖繁殖。播種期有秋播和春播。秋播在立冬前後,春播在清明前後。南方宜秋播、北方宜春播。播時,將玄蔘根芽按行株距40×20釐米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澆水保墒,以利成活。

四、田間管理玄蔘齊苗後應注意中耕除草。若規模種植應於苗前採用藥田除草劑進行土壤處理,可有效防除各種雜草。乾旱天氣注意澆水,陰雨天氣及時排水。立秋前後玄蔘進入根莖膨大期,應追肥一次: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磷酸二氫鉀10公斤。玄蔘現蕾後,為防養份消耗,應及時剪除上部花蕾。

五、病蟲害防治玄蔘的主要病害有白絹病、斑枯病、葉斑病,防治時常採用綜合防治措施:1.土壤滅菌,每畝用50%多菌靈粉劑3公斤或生石灰50公斤。在整地時施入土中,殺滅土壤的病菌。2.種子處理,將玄蔘芽浸入多菌靈500倍液中浸泡5~10分鐘,殺滅種芽上的病菌。3.於發病前用65%代森錳鋅500倍液或1∶1∶100波爾多液防治。於發病初期,用多菌靈防治。害蟲主要有紅蜘蛛,可用克蟎特殺滅。地下害蟲用辛硫磷配毒餌誘殺。

六、收穫與加工玄蔘一般於生長1年後的秋季地上莖葉枯萎後採挖。先將地上莖葉割掉,再刨出地下塊莖,去淨泥土。晒至半乾,堆積發汗4~5天,再晒。反覆堆積晾晒至全乾為止。以皮細質堅,內黑者為佳品。畝產量250公斤。

七、市場行情執行情況全國年需量300萬公斤。玄蔘自1985年出現產大於銷以後,從1986年起連續三年生產滑坡,產不足銷。銷售價每公斤不到2元。1988年上半年,玄蔘由於受漲價風及出口暢旺因素影響,價格由2.5~3元暴漲到11~12元。1989年初,國外和臺港澳遊客的藥材商團通過香港將原先購進的玄蔘倒輸內地市場和生產大增以及國家又緊縮銀根,最終導致玄蔘價格逐漸下跌到7元左右。1990年又回落到2~3元。1992~1994年一直維持在2元左右。1995年上半年其價為3元,10月份價升4元左右。1996年9月市價4.5~5元,走勢較好。1997年2月市價5~6.5元,9月市價8~9元,10月產新來臨,降至6.5~7.8元。1998—2004年,玄蔘行情一直在3元左右的低位徘徊。2005年,行情反彈至6—7元。2006年再升為7—13元。2007年跌為7—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