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草莓斜紋夜蛾有哪些發生規律?

科普1.28W
草莓斜紋夜蛾有哪些發生規律?

一年5〜6代,發育適宜溫度為29°C〜30°C,夏季高溫乾旱是大發生的有利氣候條件。一般以老熟幼蟲人土化蛹越冬,初孵時聚集葉背取食葉肉,是防治最有利時機,2齡後分散危害,3齡前僅食葉肉,殘留上表皮及葉脈,葉片似紗窗狀,易於識別,3齡以後進人暴食期,和成蟲一樣,白天躲在葉下土表處或土縫裡,傍晚後爬到植株上取食葉片,大發生時可吃光葉片。成蟲白天潛伏在葉背或土縫等陰暗處,夜間出來活動,取食,交配,產卵,卵多產在葉背的葉脈分叉處,經5〜6天就能孵出幼蟲。成蟲飛翔能力很強,有強烈的趨光性和趨化性,黑光燈的效果比普通燈的誘蛾效果明顯,另外對糖、醋、酒味很敏感。

在華北地區一年4~5代,長江流域5~6代,福建6~9代。在兩廣、福建、臺灣可終年繁殖,無越冬問題,長江流域多在7~8月大發生,黃河流域多在8~9月大發生。成蟲夜間活動,飛翔力強,一次可以飛數十米遠,高達10米以上,成蟲有趨光性,並對糖醋酒液有趨性。卵多產於高大、茂密、濃綠的邊際作物上,以植株中部葉片背面葉脈分叉處最多。初孵幼蟲群集取食。3齡前僅食葉肉,殘留上表皮及葉脈,呈白紗狀後轉黃,易於識別。4齡後進入暴食期,多在傍晚出來為害。老熟幼蟲在1~3釐米表土內做土室化蛹,土壤板結時可在枯葉下化蛹。

標籤:草莓 斜紋 夜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