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種植技術

大豆常見病害圖片與防治方法

常見的大豆病害有根腐病、灰斑病、炭疽病、菌核病、霜黴病、花葉病等。

大豆根腐病:病株的根部、莖基部出現橢圓形病斑,病斑的顏色多為褐色,發病後期根部會變成黑褐色,防治時可用5%甲霜靈800倍液灌根。

大豆灰斑病:發病後,葉片上面會出現紅褐色的小斑點,並逐漸擴大成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防治時可噴施百菌清、肟菌·戊唑醇等藥物。

大豆常見病害圖片與防治方法

一、大豆根腐病

1、發病症狀

(1)主要在幼苗期發病,病株的根部和莖基部會出現橢圓形、長條形褐色病斑。

(2)發病後期,病株矮黃,下部葉片提早脱落,根部變成黑褐色,表皮開始腐爛。

(3)病株一般不會枯死,但結莢數量會下降,結出的籽粒也比較小。

2、防治方法

(1)播種前用種衣劑拌種。

(2)發病初期,澆灌25%甲霜靈800倍液,或2.5%咯菌腈1000倍液。

大豆常見病害圖片與防治方法 第2張

二、大豆灰斑病

1、發病症狀

(1)主要危害葉片,有時也會侵染莖部、豆莢、籽粒。

(2)葉片染病:剛開始會出現紅褐色的小斑點,斑點會逐漸擴大成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病斑中央呈灰色,邊緣呈深褐色或黑色。

(3)莖部染病:出現橢圓形病斑,病斑中央呈褐色,邊緣呈紅褐色,布有細小的黑點。

(4)豆莢染病: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病斑,病斑中央呈灰色,邊緣紅褐色。

(5)豆粒染病:出現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病斑中央呈灰色,邊緣為暗色,看起來與“蛙眼”近似。

2、防治方法

根據所種大豆的品種,噴施多菌靈、百菌清、肟菌·戊唑醇、甲基硫菌靈等藥物。

大豆常見病害圖片與防治方法 第3張

三、大豆炭疽病

1、發病症狀

(1)出苗後至收穫前均有可能發病,主要發病部位為莖杆、葉片、豆莢。

(2)莖部染病時,剛開始會出現褐色的病斑,經過一段時間後出現排列不規則的黑色小點。

(3)豆莢染病時,會出現呈輪紋狀排列的黑色小點,導致豆莢無法正常發育。

(4)苗期葉片染病時會出現黑褐色的病斑,病斑後期會開裂或凹陷,而且病斑會從子葉向幼莖擴展,導致病部以上枯死。染病的葉片邊緣呈深褐色,內部呈淺褐色。葉柄染病後會出現不規則的褐色病斑。

2、防治方法

噴施溴菌腈、咪鮮胺、多菌靈、甲基託布津等藥物,根據病害的嚴重程度、大豆的抗性等因素來決定藥物用量及噴藥次數。

大豆常見病害圖片與防治方法 第4張

四、大豆菌核病

1、發病症狀

(1)幼苗期:從莖基部開始發病,然後逐漸向上擴散,病部呈濕腐狀,顏色為深綠色,且帶有白色的菌絲體。發病後幼苗的倒伏情況、死亡率會增加。

(2)成株期:莖部出現暗褐色條狀病斑,病斑會逐漸擴大,最後變成蒼白色。

(3)種植環境較潮濕時,病部會出現白色絮狀菌絲體,並伴有大小不一的鼠糞狀菌核。

2、防治方法

(1)發病初期,畝用100克50%腐黴利(或40%菌核淨、25%咪鮮胺、50%異菌脲)兑水噴霧,間隔7-10天后再噴1次。

(2)噴藥時,可在藥液中添加蕓薹素內酯,這樣可促使植株儘快恢復生長,從而提高防效。

大豆常見病害圖片與防治方法 第5張

五、大豆霜黴病

1、發病症狀

(1)主要病因是植株受到霜黴菌的侵染,發病初期,葉片密生圓形或不正規形的黃綠色小斑點,後漸變成褐色,周圍呈深褐色,大小為2-3毫米,因受葉脈限制而呈多角形,病健交界明顯。

(2)葉背的病斑上產生灰白色黴狀物,後變為灰色或淡紫色。

2、防治方法

(1)噴施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或使用復配藥劑代森錳鋅+甲霜靈、霜脲氰+代森錳鋅、烯酰嗎啉+嘧菌酯進行噴霧。

(2)藥劑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噴施次數可根據病害的發生程度、用藥後的效果而定。

大豆常見病害圖片與防治方法 第6張

六、大豆花葉病

1、發病症狀

(1)具體症狀取決於大豆品種、感染時間、種植環境、病毒株系等因素,通常可分為皺縮、矮化、花葉、輕花葉、畸形葉、頂枯、曲葉、卷葉、皰葉、黃斑花葉這10種。

(2)典型症狀為植株矮化、葉片皺縮(呈黃綠相問的花葉)、葉緣下卷或葉片扭曲、質地硬脆、葉脈變褐,葉脈的兩側有時會出現大量皰狀的突起物。

大豆常見病害圖片與防治方法 第7張

2、防治方法

(1)種植抗病品種,加強水肥管理,增施有機肥

(2)做好蚜蟲的防治工作,出現蚜蟲後每公頃土地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25-300克兑水450-600公斤,然後噴霧,或噴施48%毒死蜱乳油、3%啶蟲咪等藥物。

(3)在種植地中鋪一層銀灰色的薄膜,這樣可以驅趕蚜,與高稈作物進行間作可以減輕蚜蟲的危害。

標籤:病害 大豆 防治